微世界

自甘沉沦or无力回天?谈谈那些辉煌不再的软件们

天下没有永恒的王位,这对于软件界来说,也是如此。

君不见多少曾呼风唤雨的软件产品,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当中失去方向,最后慢慢淡出时代的舞台。

昔日的流行可能在今时今日已经褪去了辉煌,而现今红极一时的产品,又能否一直屹立不倒?这既有赖于产品自我发展,也取决于历史的进程——逆潮流者,纵然努力更多,也是徒劳。

5G即将来临,信息时代将翻篇,软件应用生态又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此时此刻,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现在却没落于时代的软件,它们究竟是自甘沉沦还是无力回天?一起来看看吧。

微软浏览器

如果大家有关注浏览器,那么应该知道微软Edge浏览器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内核,换用和谷歌浏览器一样的Chromium核心。

目前Chromium版的Edge浏览器已经进入到了Beta测试阶段,如果手动安装的话,将会替换掉Windows 10自带的Edge浏览器,也就是说Windows 10的默认浏览器将会变为Chromium核心。

如无意外,基于Chromium内核的Edge浏览器将会在下次Windows 10大版本更新中,正式覆盖到广大用户群中。

这意味着,微软放弃了自主浏览器内核的研发,微软浏览器本质上成为了Chrome的马甲。回想起曾经叱咤风云的IE,这不禁令人唏嘘万分。

微软浏览器为何会落得个沦为Chrome马甲的下场?这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IE之所以能在往年雄霸一方、将网景浏览器逼至绝境,和Windows的捆绑策略脱不开关系。

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桌面操作系统所带来的话语权开始逐渐旁落,普通消费者慢慢习惯于使用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而Chrome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此机会成功上位。

自甘沉沦or无力回天?谈谈那些辉煌不再的软件们

我们知道安卓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而安卓系统中用于渲染在线内容的框架WebView,和Chrome浏览器同宗同源,都衍生于Chromium开源项目。

安卓APP渲染在线内容需要调用WebView,如此一来,大量移动网页倾向于针对Chromium优化,加之Google服务在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中的分量之重,前端开发者们越来越以兼容Chromium内核为优先,Chromium遂取代IE成为了事实上的兼容标准。

虽然Google一直自诩推动Web标准化,但其实却不断诱导前端开发者去做标识“-webkit- ”这样的事情,这让其他浏览器内核出现了一些兼容问题。

而Chromium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多年的发展加上开源社区的维护,令它成熟度极高。

如此一来,不使用Chromium、而自研浏览器内核,成为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无论是兼容还是性能,自研内核对比Chromium都没有优势。

微软在IE落伍后尝试继续自研内核,开发基于EdgeHTML渲染内核和Chakra JS解析引擎的Edge浏览器,但最终仍落得不了了之的结局。

尽管Edge这一产品仍将延续下去,但微软浏览器却没有了自己的内核,将其称之为衰败,也并不为过。

而具体到Edge这款产品上,除了Chrome借助移动互联网崛起这一外因,自身产品打造上的一些短板,也令Edge逐渐沉沦。

例如,Edge浏览器的功能一直存在短板,直到发布一年后才加上了扩展支持;而Edge浏览器的性能对比Chrome也并不占有优势,稳定性更是长久存在问题,加之更新速度慢(只能和Windows 10大版本升级一起更新),短板迟迟未能补上。

自甘沉沦or无力回天?谈谈那些辉煌不再的软件们

可以说,微软浏览器的衰败既源于没抓住时代潮流的变动——Windows Phone折戟沉沙后微软在移动市场失去了话语权,也源于Edge这款新产品打造得不够出色。

目前浏览器市场已经基本成为了Chrome及其拥簇们的天下,Chromium是否会成为下一个IE?我们拭目以待。

无力回天的Firefox浏览器

Chromium的崛起为所有使用自研内核的浏览器产品都带来了类似的命运,微软浏览器没落了,Firefox火狐也不外如是。

长久以来,Firefox使用自己的自研内核Gecko,而现在同样使用自研内核的IE/Edge、Opera相继向Chromium投降,这令Firefox显得如此独一无二。

Firefox的前身是网景浏览器,网景被IE击败后为AOL所收购,但网景同时一招金蝉脱壳使出了开放源代码计划,而这个计划的名称就叫做Mozilla。

Mozilla基金会随后研发出了一套互联网应用组件,包含了Gecko排版引擎、XUL用户接口工具、Necko网络程式库和其他一些元件,这些东西加起来直接构成了Firefox的根基。

而得益于这种设计,Firefox拥有强大的扩展能力,所谓的扩展也就是普通用户口中所说的“插件”。

凭借强大的扩展性,Firefox一度和IE在市场上战得有声有色,而论技术的话当年Firefox无疑是排第一的浏览器产品。

然而,Firefox背后实在太过单薄,没有足够强力的靠山。

Mozilla基金会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融资,比如说Google就曾经和Mozilla签订协议,三年一约,协议费用可能高达3亿美元,而Google则通过Firefox的搜索框获得了大量广告收入(这个收入Mozilla和Google共享),Mozilla基金会也从Google那里获得了85%以上的收入来源。

然而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Google亲自下场搏杀,扶持的中心自然也从Firefox转向了亲儿子Chrome。

Google从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一路杀下来,其他浏览器根本招架不住,虽然Mozilla基金会试图推出Firefox OS系统在移动市场取得一个立足点,但最后并没有撼动iOS和安卓这两座大山——微软都做不到的事情,指望一个开源基金组织做成,似乎也太过超脱现实。

自甘沉沦or无力回天?谈谈那些辉煌不再的软件们

随着移动市场的失守,Firefox失去了反击的手段。Firefox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至今已经从巅峰的30%跌落至5%左右。

但难得的是,Firefox仍坚持使用自研内核,这让它保持了高可玩性、高开放性的优势——Firefox可定制的地方可比Chrome多得多。

Firefox的衰败主要源于缺乏有力的后盾,它并不像IE/Edge和Chrome一样,背后有着大奶妈源源不断输送弹药。Firefox并非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然而受限于体量太小,无力回天。

不过,Firefox仍有其独特魅力。尽管Firefox市场份额已经快下滑到“其他”的地步,但它仍拥有为数不少的铁粉。

但Firefox还能在Chromium的攻势下坚持多久?希望除了拥有iOS、macOS做基本盘的Safari外,我们还能一直体验到Firefox这样的非Chromium浏览器吧。

自甘沉沦or无力回天?谈谈那些辉煌不再的软件们

功成身退的Flash插件

说起Flash,相信大家都记得它在互联网中耀眼的身影。无论是看视频,还是玩偷菜之类的游戏,总离不开它。

然而,Adobe已经宣布Flash将会在2020年结束开发和更新,这一互联网昔日的明星走向了终结。

以今天的目光看来,Flash的缺点非常多。它臃肿低效,遍布漏洞,频频造成网页崩溃,往往容易造成额外的发热。

然而在Flash诞生之初,它的面貌却截然不同。Flash诞生于1996年,为仍处于雏形的互联网带来了更丰富的交互、更多样的色彩、更动感的视觉,是否使用Flash,甚至一度成为网页是否先进的标准——看看多少网页开发的书籍都是Flash教程,就能得以一窥Flash当年的江湖地位。

看似无所不能的Flash,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Flash的兴旺离不开它对互联网的升华,在Web 1.0年代,HTML能做的事情有限,网页都只是简陋单调的排版,需要Flash挺身而出为网页添上动画等元素。

然而当互联网迈入Web 2.0,移动平台迅猛发展反哺了HTML的成长,HTML5标准终于确立,Flash对比HTML已经不具备功能上的优势。

而加入越来越多功能后的Flash开始变得臃肿低效,没有什么移动设备的电量能经受住Flash的拷问,Flash被淘汰也就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简而言之,Flash属于典型的时代产物。它的意义在于弥补互联网诞生之初HTML功能上的不足。

当HTML发展完善后,外挂组件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小,无论是ActiveX、SliverLight还是Flash,都渐渐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Flash自身的低质催化了这一过程,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页标准化和安全性需求愈发强烈的大环境下,Flash这类插件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功成身退。

固步自封的RealPlayer

上文说了一些网页浏览相关的软件,这就再来说说多媒体相关的吧。

如果你是身经百战的老司机,那么一定对RM/RMVB格式非常熟悉,这是Real公司推行的视频压缩技术。无数老师的小电影都曾经借助RM/RMVB,陪伴空虚寂寞冷的朋友渡过一个个难眠之夜。

RealPlayer是RM/RMVB的御用播放器,然而无论是RM/RMVB,还是Realplayer,都已经在互联网当中退潮。

在前两年,如果你找720p的电影,可能还能找到RM/RMVB格式,但现在这类视频已经基本绝迹,Realplayer更是只留下了江湖上的传说。从辉煌时网络中的绝对主流,到现在的销声匿迹,为何Real家会失去多媒体的话语权?

我们知道视频最重要的是编码,编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视频的体积和质量。

RM/RMVB格式的视频当中,封装的是RealMedia,这在网络仍是小水管横生的年代,拥有不错的画质和压缩比——就算用的是拨号上网,仍能播放部分RM视频,虽然质量不怎样,但RM已经足以承载人们对网络视频初体验的期望。

然而,新技术的出现,以及Real公司的不思进取,令RM/RMVB慢慢成为了咸鱼。

RealMedia对比DVD时代的MPEG-2编码有体积上的优势,还保留了过得去的画质,但到了BD时代,H.264/AVC编码成为了主流,RealMedia无论在体积和画质方面都不再占优势。

而Real公司长期以来的盈利点却是收取视频编码的专利费——偏偏H.264/AVC作为行业标准,编码解码都相对开放。在技术和成本都不占优的情况下,RM/RMVB渐渐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另外,Real公司在市场上的嗅觉也并不灵敏。

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为了实现“便携播放器+在线音乐商店”的构想,找上了Real公司寻求投资,甚至入职了Real公司,然而Real却没有抓住机遇,最后法德尔离职去了苹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苹果凭借着iPod浴火重生,而Real只能继续沉沦。

同时,H.264/AVC编码由于开放的特质,在互联网大放光芒,桌面平台的盗版视频、网页视频、Flash视频的内在是它,移动平台APP视频、H5视频、小视频的内在仍是它。

Real没有筑建起一个多媒体内容平台作为自己的堡垒,也无力和H.264/AVC在开放市场中厮杀,最后Realplayer乃至RM/RMVB只能慢慢沦为历史名词。

RealPlayer和RM/RMVB视频的衰败,主要源于Real公司的固步自封。Real没有借助技术上的暂时领先,建立可持续盈利的内容平台,而是选择以专利费维生。

封闭技术在开放标准的冲击下溃败,RealMedia虽然后期也采取了H.264的一些技术,但已是亡羊补牢——更何况,现在是H.265/HEVC的时代了。一代经典,就让它停留在回忆里吧。

后话

时代在变化,无数产品随之潮起潮落,衰败的软件远不止上文所提到的,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述了。

互联网仍在高速发展,一款软件想要经久不衰,既需要自身实力过硬,也需要迎合时代发展的大潮。

在未来,软件功能的实现会越来越多得依赖线上实现,如果一款面向消费市场的软件产品无法通过互联网确立起自己的技术标准,或者无法营造出足以抵御对手的生态,就算技术暂时领先,恐怕也难有太大的立足之地。

很多传统的软件产品,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大趋势。例如微软操作系统、办公套件等产品中加入了多种云功能,而Adobe也早早开始营业自身的Creative Cloud,软件开发商们正慢慢将身份转换成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5G即将降临,届时谁主浮沉?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吧。

自甘沉沦or无力回天?谈谈那些辉煌不再的软件们

作者:网站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nv.com/3459.html

发表评论 抢沙发

返回顶部